每日资讯:男童误入电梯坠亡:别让煽情消解了新闻的意义

2023-06-30 09:36:41   来源:中工网


(资料图片)

男童误入电梯坠亡:别让煽情消解了新闻的意义

6月29日,“28个月男童误入电梯坠楼身亡”事件监控曝光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上海某电视台案件聚焦称:“幼童的父亲在公寓底层的商铺工作,事发当时带着孩子在公寓大厅玩耍。男孩父亲低头玩手机,没发现孩子被放学的小姐姐吸引,跟着她们走到电梯口。小姐姐进入电梯后,幼童反复玩电梯按钮,导致电梯门三次打开。小姐姐以为电梯故障,于是走出电梯。而好奇好动的幼童则进入电梯,此时电梯内4楼的按钮已经被按下。独自上到4楼的幼童发现到了陌生地方,开始后大哭,四处奔跑。最后顺着过道向光亮处跑入4楼天台,不幸坠落身亡。”

与此同时,曝光的监控视频也经过了情绪性的加工,如在幼童跑动时刻意用文字标注其“害怕”“想回到爸爸妈妈身边”等心理状态,在幼童跑向天台时标注“不承想这是……幼小生命的倒计时。”视频末尾还对幼童生前最后一段奔跑进行了慢速回放,并配上“如果这个时候,有人抱住他该多好”的文字。但笔者认为,该媒体的报道存在过度煽情的问题,既违背了适度报道的原则,也因缺乏对事实的准确报道导致新闻的社会责任缺失,让煽情消解了新闻的意义。

在这一悲剧中,受到伤害的不仅是幼童自身,还有失去孩子的父母。诚然,父亲的疏忽大意是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,他必须承担责任,但站在情感角度来看,父母也是“受害者”,失去亲生骨肉的他们必然比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更悲伤。而此时媒体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煽情叙事,无疑会造成对其父母的二次伤害,有违“对情感类新闻要适度报道”的原则。尤其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,情绪很容易进行感染扩散,媒体煽情化的报道方式会带来加深二次伤害的风险,如该事件中的评论区便出现了许多对幼童父亲的过度攻击,诸如“不配当人”“这爸爸死了算了”“小孩走了也好,重新好好投胎吧,这父母不配有小孩”等言论。将心比心,其父亲已然承受了失去孩子的痛苦,为其错误付出了代价,媒体不应该再煽动公众情绪带来进一步伤害。

而新闻不能仅仅停留在“看见悲剧”的层面,新闻更需要通过对事实客观全面的报道以给人启示,尤其在涉及如“未成年健康成长”等社会重大议题上,媒体必须能够用准确的事实报道促进人们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反思,以减少类似悲剧的产生,这是新闻的社会责任。该事件涉及公寓的安全防护是否到位的问题,本质上是个需要落实双方责任归属问题的社会案件,具有严肃性,需要理性分析而不能一味煽情。公寓天台有没有防护栏?所谓的“过道”是不是消防通道?(如果是消防通道就不能加防护栏)这些情况都将影响到对物业的责任判定。然而在该报道中并没有相关信息的呈现,只有对客观属性模棱两可地叙事,正是由于报道内容缺乏全面准确的描述,舆论一边倒地对其父母进行指责甚至攻击,缺乏对事件结构性的理性讨论,无助于公众全面地发现问题进行反思,没能承担起新闻的社会责任。新闻是悲悯的,因为它要尊重人类的道德与情感,但哀极必伤,过度的煽情既伤害了活着的人,也消遣了死者的尊严。在情感类新闻里,必须通过社会责任约束情感的表达,让情感与理性在新闻中并行。

媒体必须意识到的是,对事件进行片面的煽情报道而忽略其严肃的一面,缺乏报道的准确性,就是对新闻意义的消解,新闻的社会价值与责任将无从实现。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循其职业伦理规范,坚持适度报道、准确报道、将心比心等原则,寻找感性与理性的平衡,方能彰显新闻的价值与责任担当。(陈霏雪)

来源:红网

关键词:

X 关闭

X 关闭